工商時報【陳碧芬╱台北報導】全球貿易戰帶來的不確定性,使外國需求大幅減弱,1日公布的日經台灣(Nikkei Taiwan)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從9月的50.8掉到10月的48.7,跌破50枯榮線。同時結束2016年5月以來的連續29個月擴張(數值50以上),首度轉為緊縮(數值50以下)。日經台灣PMI調查單位IHS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費迪斯(Annabel Fiddes)表示,10月轉為緊縮提前預警台灣製造業整體健康狀況,將在第四季開始下降。費迪斯分析,在外需疲軟壓力下,10月台灣製造業的生產、新人力雇用總額和出口銷售等子指標,同時出現近三年最顯著的下滑速度,廠商對於未來一年景氣的信心也首次呈現緊縮,許多企業看壞中美貿易爭端將持續影響其行業未來的表現,是該調查2016年中以來首次呈現廠商看淡前景。牛津經濟研究院亞洲經濟學家布里揚卡(Priyanka Kishore)1日也發布即時短評,提醒亞洲多個市場的10月採購經理人指數再度呈現放緩,並特別點名台灣「出現大幅下滑」,主因就是因為外國需求大幅減弱。「這是一個癥兆」,布里揚卡警告,美中貿易戰火及其連鎖衝擊估測在2019年才真正登場,台灣製造業現在就陷入緊縮,產量和新訂單更出現急劇下降,情況比亞洲其他經濟體嚴重許多。日經社指出,鑒於外國需求減弱,台灣製造業廠商削減採購數量,供應商存貨短缺,導致投入品交貨期進一步大幅延宕,另一方面,新接出口銷售量在第四季初已看到實質降幅。IHS Markit則調查,受到原物料漲價影響,台灣製造業在第四季的平均投入成本繼續大幅上升,成本負擔加劇,廠商有必要在10月繼續上調產品售價,但在市場競爭下,加價幅度僅能是14個月以來的偏低水平。牛津經濟研究院指出,10月PMI表現是整體亞洲製造業增長趨勢放緩的早期信號,2019年的經濟動力勢必出現更大幅度的下滑,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的負面影響漸漸浮現是因素之一,美國聯準會持續收緊貨幣政策也是另一影響因子。


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
. . . . 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uoguai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